飛天圓夢丨奮進在航天強國的金色航道上——記中國航天“遠望6號”測量船
航天夢,中國夢。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任務。在我們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征途上,遠望號船隊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海上力量。而隨著中國人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斷加快,越走越遠的遠望號船隊,早已成為了航行大洋的“中國名片”。
航行中的遠望6號船
遠望6號船組織向祖國再見儀式
精測妙控的“太空千里眼”
“本次任務是二十大后,我們遠望人的首次任務,絕對不容有失。”任務部署會上,遠望6號船黨委書記尹學宏擲地有聲地說道。
2022年10月31日,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瞬間點燃了國人激情的同時也繃緊了遠望6號船科技人員的神經(jīng)。
“胖五”帶著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一路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飛來。距離發(fā)射場萬里之外,咸濕的太平洋季風裹挾著浪花拍打著等候在預定海域的遠望6號航天測量船。
“我們是唯一的海上測控點,‘接力棒’絕不能在我們手中出現(xiàn)任何問題!”在任務開始前,遠望6號船副船長劉童嶺對科研人員做了最后動員。
對于一位參加過50多次海上測控任務的老遠望人來說,他明白“唯一”二字不僅是組織賦予遠望6號船這支海上測控王牌的“金字招牌”,更是上級對于遠望6號船的高度信任和認可。
汗水在額頭匯聚成珠,靜靜等待在大洋中的遠望人終于盼來了那束期盼已久的“光”!
信號第一次跳動,主操作手胡金輝就穩(wěn)穩(wěn)地“抓”住了它。后續(xù)一連串動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展開。一組組數(shù)據(jù)、信息、畫面在不停處理、交換。精細的指標參數(shù)化作電波,穿越茫茫大洋向著祖國的方向匯聚。
“長江6號發(fā)現(xiàn)目標。”在普通人看來只是一句簡單的口令,但對于遠望人而言,卻是在操作臺上數(shù)以萬次的反復演練。
“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的主操作手胡金輝,為了將中國星抓的更牢,在臺下的苦練何止十年。”談起自己的愛將,劉童嶺的眼中閃爍著光芒。
主操作手的表現(xiàn)直接關系任務成敗。左手控制“方位”,右手控制“俯仰”,兩者結合相當于一手畫圈、一手畫方,為控制天線精準捕捉目標,操作手們需要兩手極度嫻熟而緊密的配合,枯燥且極具考驗的練習時常讓人雙臂發(fā)酸、兩眼發(fā)花,但為了練成“左右互搏”的絕技,操作手需要對自己進行“魔鬼特訓”,十多年的練習已經(jīng)讓胡金輝的雙手布滿老繭。
想要牢牢抓住飛翔的“星”就要最大限度的熟悉設備,十多年如一日,爬高下低從最底層的驅動機房到最高處的天線,七八層樓的高度胡金輝每日往來多次,平均一年要走壞兩雙工作靴。
在劉童嶺深情的敘述中,記者耳邊傳來了“長江6號跟蹤結束。”的調度口令,遠望6號船以無可挑剔的表現(xiàn)完成了此次海上測控任務。任務成功了,但參試人員并沒有放松心中緊繃的那根弦。大家明白,上了遠望號,就只有兩種狀態(tài)——執(zhí)行任務和準備任務。
時刻準備著,是遠望人向祖國許下的承諾,而百分之百的任務成功率,則是遠望兒郎向祖國交回的勝利答卷。自遠望號船隊首征太平洋以來,遠望人已經(jīng)圓滿執(zhí)行了254次海上測控任務,數(shù)十年來遠望人堅守初心使命,勠力創(chuàng)新超越,實現(xiàn)了從0到1,從1到254的一次次歷史突破和重大跨越。
遠望6號船積極做好各項任務準備
科技人員任務前參加演練
勇攀高峰的“海上科學城”
1980年5月18日,我國首枚遠程運載火箭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準確落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遠望號船及時捕獲目標,進行全弧段跟蹤測量,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遠望號從此為世人所熟知。
在遠望號船的建造過程中,科技人員把航天測控、航海氣象、船舶動力、遠洋通信等領域的最新技術集于一身,因此遠望號船也被國人親切的稱為“海上科學城”。
曾經(jīng)“海上科學城”的稱呼是遠望人引以為傲的光環(huán),但隨著科技發(fā)展的日新月異,特別是進入科技井噴時代,“海上科學城”的光環(huán)卻一度成為了新船員們的壓力和負擔。如何讓“海上科學城”的光環(huán)更加閃亮,是時代賦予遠望人的新使命。
“你愿意坐冷板凳嗎?”
面對這樣的提問,相信沒有人會回答愿意。
但這個問題就像我國在研制“兩彈一星”時,組織問鄧稼先是否愿意一輩子隱姓埋名一樣。遠望人像航天老前輩一樣,堅定地回答了“愿意!”
“UXB”是遠望6號船上的一座天線雷達,從設備安裝完畢到第一次執(zhí)行測控任務,這期間整整度過了6年。漫長的6年與其說是一段等待的時光,倒不如說是一個“磨劍”的過程。
UXB作為深空探測設備,其特點是頻率高,探測距離遠,但相應的波束就變得特別窄,為了提高捕捉效率,就對科技人員的各項能力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盡快掌握設備,科研人員們加班加點,而研原理,進廠房,問專家,已經(jīng)成為了必修課。設備應用日趨成熟,但等待的時光卻分外難熬。是金子終會等來閃光時刻,遠望6號船UXB雷達崗位上的科技人員等來了證明自己的機會。
2020年7月23日,全球目光聚焦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序幕拉開。遠望6號船就是此次海上測控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
當長征五號火箭托舉著中國人“望”得更遠的夢想起飛,遠望6號船作為陸海接力測控的第一棒及時發(fā)現(xiàn)并精準捕獲目標,用滿分表現(xiàn)完成了測控任務。
“眾多雷達天線中,UXB雷達就像是一把狙擊槍,讓我們精準地命中了10環(huán)。”雖然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近兩年,但作為任務的參與者測控部門工程師魏連魁至今記憶猶新。
只有平時鑄劍礪器,方能用時一劍封喉。科研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想要取得成功,不僅需要耐心,恒心,有時甚至要坐“冷板凳”,但為了讓“海上科學城”的招牌更閃亮,遠望人義無反顧地說了“我愿意”。
有人在“冷板凳”上做出了大成績,也有人在無奈中扔掉了“拐杖”。
船舶出海的傳統(tǒng)是帶上動力“保駕師傅”,可“保駕師傅”不僅要額外支出工資,最為關鍵的是,船員們每天打交道的設備,只會用不會修,真到了關鍵時刻,如果沒有廠所師傅,遠望人又該靠誰?而除此外,會用不會修的尷尬也讓“海上科學城”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因此早在十余年前,遠望6號船就開始了“零保駕”改革,并且取得了成功。
十多年過去了,青絲變白發(fā),當年主動扔掉“拐杖”的中青年骨干也已經(jīng)到了退休的年齡。如何再次扔掉老師傅這根“拐杖”成為了現(xiàn)任輪機長胡存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習的氛圍很重要,老船員愿意教,新船員愿意學。新船員在老船員的幫帶下成長迅速。”在船上此前舉行的輪機業(yè)務競賽中,多名95后科研人員攻下了老師傅的“山頭”一舉奪魁后,輪機長胡存已經(jīng)逐漸打消了不能第二次扔掉“拐杖”的疑慮。
贏老師傅,不僅要有勇氣,更要有本事!為了盡快熟悉業(yè)務,新船員王恒就和數(shù)萬米的管道較上了勁。
為了摸清每一條管線的走向,王恒走遍了船上所有的艙室。而出海以后通信中斷,遇到技術難題,除了翻書咨詢,就只剩下?lián)艽蛟窖箅娫?ldquo;求救”。因為時差原因,為了不打擾已經(jīng)退休的老船員,王恒只能選擇“船時”的深夜撥打電話。短短的半年時間,王恒的業(yè)務筆記就已經(jīng)記了兩大本。而功夫不負有心人,以他為代表的95后遠望人,已經(jīng)逐漸擔起了部門技術的大任。
贏,興奮的不只是年輕人。對于老水手們來說,在自己即將離開之際,看到崗位后繼有人,這樣的心情又豈是興奮可以形容的。對于遠望6號船的船員來說,大家都無比重視“海上科學城”的含金量,為了讓這張名片能夠繼續(xù)在海天之間閃耀,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科研隊伍已經(jīng)擔起了時代賦予的重任,新一代“海上科學城”正在激蕩的春風中,揚帆起航。
遠望6號船是我國自主設計研制的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
遠望6號船船照。
科研人員釋放探空氣球。
扎根大洋的“深藍守望者”
碧波萬里,星辰大海。美輪美奐的海上美景讓人陶醉,群星閃耀的璀璨夜空令人向往,但在藍色疆場之上雖然看不見刀光劍影卻也卻時刻暗藏風險。
好望角,位于位于非洲大陸的南端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匯處,這里常年濤聲如雷、巨浪排空,有的航海家甚至稱此處為“風暴角”、“死亡角”。
2020年下半年,遠望6號船為執(zhí)行某重大航天測控任務,就兩次經(jīng)過好望角,而在此期間遠望6號船還擔負著為遠望號船隊開辟新航路的光榮使命。
“還暈嗎?”
時任遠望6號船航海長的趙虹一向爽朗,此刻嚴肅的向航海員涂超提出問題。
面色慘白的涂超,倔強的把“不暈”兩字還未說完,就已經(jīng)吐在了隨身攜帶的塑料袋中。此刻,邊吐邊工作已經(jīng)成為部分船員必須要面對的現(xiàn)實。因為,現(xiàn)在整條船都在“刀尖上跳舞”,沒有任何人敢有絲毫大意。
時間回到幾天前,因為不斷有低壓生成,海況將變得極其惡劣,原本科研人員研究決定在兩次氣旋之間繞行好望角,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氣旋不斷生成,遠望號船將直面狂風巨浪,避無可避。
任務不等人,時間不等人,為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趕到預定海域,藝高人膽大的遠望航海人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沿岸航行。
危機四伏的好望角海面上,遠望6號船緩慢的破浪前行。雖然離岸較近風浪會稍小,但海底礁石情況也會因海面變淺而變得極為復雜。對于初次在此航道上航行的遠望6號船駕駛員來說,任何一個細微的錯誤都有可能帶來觸礁的風險,而這樣的風險,遠望6號船承受不起,中國航天承受不起!
“30多個小時的航行,真的是每一秒都高度緊張。不過付出也是值得的,我們?yōu)樽约?,為兄弟船攢下了經(jīng)驗。那次航程結束,好幾條船的航海長都要請我吃飯,說是要讓我分享經(jīng)驗。”雖然現(xiàn)在趙虹看起來云淡風輕,但據(jù)同事們回憶,30多個小時的高壓工作后,他足足瘦了近5斤。而那個倔強說“不暈”的航海員涂超在30多個小時的工作結束后,嘴唇也已然是不見一絲血色。
大西洋的處女航即遭遇罕見大風浪,95后的涂超并沒有選擇退縮,狂暴的風浪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堅守大海的理想。
“危險總要有人去面對,那這個人為什么不是我?我的夢想就是在大海中,守望著祖國的星空。”面對記者,涂超的回答愈發(fā)堅定。
大海是勇者的疆場,塑造了遠望人堅毅的性格,但在堅強背后,硬漢也有柔情的一面。
嫦娥任務期間,科技人員李玉龍的孩子在玩耍時不慎摔傷,妻子一人帶著孩子輾轉兩個城市治療。面對妻子的哭泣,李玉龍只能選擇堅強。
94天的航程,讓這位不到30歲的年輕人,白了鬢角,瘦了整整一大圈。當他再次回到家時,堅強的他抱著孩子,淚水布滿了眼眶。
面對如此情景,總是不斷有人質疑,認為是苦情。但殊不知,任何的偉大都是在平凡中孕育。
當海上枯燥的生活把美和浪漫吞噬時,每天腳踏實地的人們或許感受不到遠望人對祖國的眷戀,以及遠望親屬對于航天事業(yè)的支持。
僅以遠望6號船為例,在過去的2021年,他們就有近一半的時間在大洋中度過,而靠港以后船員們還要面臨疫情考驗。測量船是集體生活,如果一人失防,那就可能面臨全船失守。為確保出海人員絕對健康,數(shù)百名船員只能與家人隔欄相望、隔空告別,船員們以驚人的毅力做到了“回國不回家、靠港不下船、親人不見面”。而遠望家屬們也以最大的寬容給了遠望人最深情的支持。
汽笛聲響起,遠望人再次告別故鄉(xiāng),浩瀚的大洋,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疾風驟雨,始終都有一雙屬于中國人的“火眼金睛”在凝視著蒼穹。在國家利益面前,遠望人就是祖國最遠的目光。
茫茫大洋,一代代遠望人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了波峰浪谷之間,在追尋星辰大海的航道上,新一代的遠望人正在譜寫新時代的奮進之歌。(吳斯偉 亓創(chuàng) 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