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習近平深情講述的英雄故事
天天學習“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歷來崇尚英雄、敬仰先烈。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無不凝結著他們的奉獻付出乃至巨大犧牲。
習近平總書記敬仰英雄,也贊頌英雄,曾在多個場合講述英雄的感人故事,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在第十個烈士紀念日之際,央視網(wǎng)《天天學習》與您一起重溫總書記深情講述過的英雄故事,讓我們一起緬懷英烈,致敬英雄。
趙一曼留給兒子的絕筆信
這是趙一曼寫給兒子的信(非原件)
“前一段,我再次看了一些抗戰(zhàn)家書,的確感人至深。”2015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分享了一封令人動容的家書——
“趙一曼在臨死前的遺書中寫道:‘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jīng)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赣H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母親死后,我的孩子要代替母親繼續(xù)斗爭,自己壯大成長,來安慰九泉之下的母親!’”
這是趙一曼臨刑前給兒子的絕筆信,總書記一字一句讀出,飽含深情。
趙一曼出生在四川宜賓,曾在“五卅”運動期間參加抵制洋貨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投身革命。“九一八”事變后,趙一曼被派往東北領導抗日斗爭。她作戰(zhàn)勇敢,曾多次帶領隊伍給日偽以沉重打擊,被稱為“挎雙槍,騎白馬的密林女王”。
1935年11月,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三軍第二團被日偽軍圍困,身為政委的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在養(yǎng)傷期間被日軍發(fā)現(xiàn),戰(zhàn)斗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
面對日軍的酷刑,趙一曼寧死不屈,嚴詞痛斥日軍侵略罪行。1936年8月2日,趙一曼在黑龍江珠河被敵人殺害。臨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視死如歸,從容就義。
“鐵心跟黨走”的紅軍戰(zhàn)士
半截皮帶見證連隊官兵“鐵心跟黨走”的不變初心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視察第13集團軍時,參觀了該集團軍軍史館。習主席對長征途中紅31軍93師274團“半截皮帶”的故事,感觸很深。他說:“紅軍戰(zhàn)士寧肯忍饑挨餓,也要將半截皮帶留下來,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這半截皮帶的主人是周廣才,紅四方面軍274團8連的一名戰(zhàn)士。
1936年7月,周廣才所在連第三次過草地,陷入斷糧困境,官兵們只好挖野菜、吃草根。
14歲的周廣才拿出自己的牛皮腰帶,和戰(zhàn)友們煮著吃了一半,攥緊剩下的半截,他眼含熱淚對戰(zhàn)友說:“同志們,我們把它留作紀念,帶到延安見毛主席吧!”就這樣,大家懷著對革命勝利的憧憬,忍饑挨餓,將半截皮帶留了下來。
在隨后的征程中,周廣才的6名戰(zhàn)友相繼犧牲,只有他到達了延安。為紀念那段難忘的歲月,周廣才在皮帶的背面燙上“長征記”3個字。
方志敏的信仰
圖為方志敏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講述方志敏的故事,也曾多次讀他在獄中寫下的《清貧》。2019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中特別指出:“‘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這是方志敏同志犧牲前留下的錚錚誓言。”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在江西省弋陽縣湖塘村一戶農(nóng)民家庭。他自幼好學多思,“一年讀的書比同輩兄弟三年讀的書還要多”。
1924年3月,方志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他激動地寫道:“從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
入黨后,方志敏積極在工人、農(nóng)民中傳播馬克思主義。他領導建立的弋陽、橫峰縣蘇維埃政權,是全國最早一批成立的蘇維埃政權。1934年11月初,時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途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為掩護中央紅軍轉移,方志敏帶領部隊同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苦戰(zhàn)七晝夜后,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懷玉山被捕。
在獄中半年多的時間里,面對嚴刑逼供,方志敏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他用敵人勸降的紙筆,寫下了《清貧》《可愛的中國》等16篇近14萬字的文稿和信件。這些名篇成為一代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食糧,給無數(shù)中華兒女以巨大的精神鼓舞。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窩英勇就義,時年36歲。
丹心永照“后來人”
湖南衡陽市西湖公園內的夏明翰雕像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講述了夏明翰的故事——“馬日事變后湖南一片血雨腥風,革命者血流成河卻沒有被嚇倒。夏明翰身陷牢獄堅貞不屈,在給妻子的家書中發(fā)出‘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的豪邁誓言。”
夏明翰出生于父親居官的湖北秭歸,12歲時隨全家回到家鄉(xiāng)湖南衡陽。少年夏明翰貼近勞苦大眾,對外國列強在中華大地上野蠻行徑極為憤慨。有一次他和母親途經(jīng)漢口時,看到滔滔長江上懸掛著外國國旗的船艦橫沖直撞,當即寫下“國恥恨難消”的詩句。
1920年,夏明翰在長沙結識了毛澤東。1921年,經(jīng)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夏明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踏上革命道路。他積極領導并推動了學生運動、工人運動和農(nóng)民運動的發(fā)展,是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時期和大革命時期著名的革命活動家。
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賣,夏明翰不幸在漢口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在獄中,敵人對夏明翰施以酷刑,勸他投降,被嚴厲拒絕。
1928年3月20日清晨,夏明翰被押送刑場。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年僅28歲的夏明翰寫下了那首氣壯山河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夏明翰犧牲后的3月22日,弟弟夏明震在湘南暴動中英勇獻身。同年6月,妹妹夏明衡面對敵人的抓捕,殉身成仁。夏明翰的弟弟夏明霹、外甥鄔依莊也先后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一門五烈士,在短暫但偉大的一生中,他們用熱血捍衛(wèi)信仰,激勵后人。
“王杰精神”薪火相傳
2018年12月14日,陸軍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王杰生前所在連官兵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2017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第71集團軍某旅王杰生前所在連,視察連隊榮譽室,走進“王杰班”與戰(zhàn)士座談。在王杰犧牲時遺留的血衣和鋼筆殘片前,總書記感慨地說:“我小時候就知道王杰的故事,王杰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與“王杰班”座談交流時,總書記強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膽魄的生動寫照,要成為革命軍人的座右銘。
1942年10月,王杰出生在山東省金鄉(xiāng)縣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他從小愛聽老一輩講英雄的故事,英雄情結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1961年8月,王杰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成為原濟南軍區(qū)裝甲兵某部工兵營一連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入伍后,他嚴格要求自己,刻苦訓練,連續(xù)3年被評為“五好戰(zhàn)士”,兩次榮立三等功。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組織民兵訓練時突遇炸藥包意外爆炸。危急關頭,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奮不顧身地撲向炸藥包,獻出了23歲的年輕生命。
當兵4年,王杰寫下了350多篇10余萬字的日記——“為了黨,我不怕進刀山、入火海;為了黨,哪怕粉身碎骨也甘心情愿。”“干什么工作都要一心一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埋頭苦干,踏踏實實。”“我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個大無畏的人。”……一字一句真實記錄下英雄成長的心路歷程。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王杰精神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