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行致遠丨從三份國禮的和平意蘊感悟中國擔當
在不久前閉幕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亞太經合組織2026年東道主由中國擔任。時隔12年,中國又將成為APEC東道主。
2014年11月,北京APEC會議在雁棲湖畔舉行。為歡迎參會的各經濟體領導人,習近平主席選定了一件國禮——“四海升平”景泰藍賞瓶。賞瓶的細節(jié)蘊含巧思:瓶高38厘米,是天壇祈年殿38米的等比例縮??;最大直徑21厘米,代表APEC的21個經濟體。碧藍的瓶身雕著水紋,既象征“四海”也代表環(huán)太平洋。“瓶”是“平”的諧音,連起來即“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景泰藍賞瓶
“四海升平”寄意世界和平、共同發(fā)展。和平與發(fā)展,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關鍵詞。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中謀求自身發(fā)展,又以自身發(fā)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持續(xù)做動蕩世界中的穩(wěn)定力量、和平力量。
《時政微觀察》帶你從三份國禮,感悟中國維護世界和平安寧的大國擔當。
2015年9月27日,紐約聯合國總部。伴隨著密集的快門聲,習近平主席同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一塊紅綢布緩緩拉下。一件以“中國紅”為主色調、由景泰藍工藝制成的國禮——“和平尊”展現在人們面前。
△2015年9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紐約出席中國向聯合國贈送“和平尊”儀式。
在贈送儀式上,習近平主席娓娓道來:“‘和平尊’傳遞了中國和中國人民求和平、謀發(fā)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愿望和信念,這也是聯合國憲章的精神。”
從成為唯一一個將“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載入憲法的國家,到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中國始終致力于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為世界和平穩(wěn)定貢獻正能量。
2019年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大會開幕式前,習近平主席同出席開幕式的外方領導人共同參觀文物展。展覽上,斯里蘭卡的國寶級文物——鄭和《布施錫蘭山佛寺碑》(復制品)及拓片引人注目。這是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時所立,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
習主席介紹說,當時鄭和船隊所到之處,都會立碑紀念。鄭和的到訪帶去的不是戰(zhàn)亂,而是和平與繁榮。
沒有和平就沒有發(fā)展,沒有穩(wěn)定就沒有繁榮。
△2022年4月2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在海南博鰲舉行。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發(fā)表題為《攜手迎接挑戰(zhàn),合作開創(chuàng)未來》的主旨演講,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
2022年4月,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為實現世界長治久安提出中國方案,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2023年3月10日,中國、沙特、伊朗三方簽署并發(fā)表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強調三方將共同努力,維護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促進國際地區(qū)和平與安全。這一和平之舉成為有力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
如今,全球安全倡議已經在維護地區(qū)穩(wěn)定等多個領域取得重要收獲。中國和巴西聯合發(fā)表了“六點共識”,會同有關“全球南方”國家發(fā)起了烏克蘭危機“和平之友”小組。今年7月,巴勒斯坦各派別在北京實現內部和解,邁出了實現中東和平重要一步。
2017年1月,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萬國宮內,習近平主席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共同為名為“盛世歡歌”的景泰藍瓶揭幕。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并發(fā)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這是會議結束后,習近平主席出席中國向聯合國日內瓦總部贈禮儀式。
習近平主席親自介紹這件國禮:主題圖案由孔雀、牡丹、玉蘭、和平鴿等構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安定祥和、繁榮發(fā)展,既富有中華文化底蘊,又承載美好寓意。他表示,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繼續(xù)為建設人類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縱觀“和平尊”與“盛世歡歌”,兩件國禮一脈相承。其異曲同工之妙在于都深深蘊含著中國對和平發(fā)展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展示出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以及攜手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心愿。
“什么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帶著對人類發(fā)展大勢的深邃思考,習近平主席引領中國為促進人類持久和平、共同繁榮貢獻智慧與力量——
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提出“四個應該”“四個共同”“三點思考”,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今年上合峰會上,強調堅持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安全觀,以對話和協作應對復雜交織的安全挑戰(zhàn),以共贏思維應對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今年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喀山會晤上,指出“要建設‘和平金磚’,做共同安全的維護者”;此次拉美之行,深刻指出,“全球安全治理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只有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安全觀,才能走出一條普遍安全之路”……安全是發(fā)展的前提,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
中國的和平方案始終著眼“各國都安全,才有真安全”,中國的和平之聲激蕩四方。
六根棕色木條相互巧妙鎖定,構成一個穩(wěn)定的整體。這是中國擔任2023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首日向安理會成員贈送的禮品——魯班鎖。
△魯班鎖
魯班鎖就像和平一樣,拆開容易組裝難,破壞容易重建難。打開魯班鎖,需要耐心與智慧。應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局勢,更需要誠意、正心和良方。
“慘痛的歷史表明,霸權主義、集團政治、陣營對抗不會帶來和平安全,只會導致戰(zhàn)爭沖突。”“二十國集團要支持聯合國及其安理會發(fā)揮更大作用,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堅守和平,實現共同安全。我們要做維護和平的穩(wěn)定力量,加強全球安全治理”……習近平主席洞察世界大勢,把握時代潮流,為完善全球治理、實現共同發(fā)展提供中國方案,為應對時代挑戰(zhàn)匯聚共識和力量。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習近平主席提出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同時,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和各自特點,他又賦予了不同的關系內涵。比如:提出“真、實、親、誠”的對非方針;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提出要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強調“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中美兩個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等。
△當地時間2023年11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美國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
一直以來,中國不斷為維護世界和平而呼喊,為實現共同安全而努力。
從黎以邊境“藍線”雷區(qū),到南蘇丹、馬里、剛果(金),中國維和足跡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首次舉辦中國-巴基斯坦-伊朗三方反恐安全磋商,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發(fā)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等,中國在反恐、氣候變化、數字治理等多個非傳統領域同各方深入開展安全合作,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呼應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全球發(fā)展與繁榮的各國人民共同愿望。
△2024年3月12日,中國第22批赴黎維和部隊官兵與黎巴嫩庫雷拉中學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時代的風浪越大,越要勇立潮頭。
“作為世界主要大國領導人,我們應該不畏浮云遮望眼,秉持命運共同體意識,扛起歷史責任,展現歷史主動,推動歷史進步。”今年的拉美之行,習近平主席又一次在人類歷史的十字路口發(fā)出堅定的中國聲音,讓世界見證中國元首外交的魅力與擔當,亦感受大國外交的氣質和風范。
新征程上的中國,將始終秉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續(xù)高舉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旗幟,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提供寶貴的確定性,攜手各國人民共同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